蕞近熱播的電視劇《愛情而已》中的梁友安處理自己和吸血父親關系的做法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點贊,她坦然接受了自己有一位糟糕的父親,破碎的家庭,接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與家人的溫暖無關,也勇敢地選擇了拒絕原諒給予傷害的父親,放過自己,活出了清醒獨立的人生,被稱為逃離原生家庭的典范。
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兒女還未組成新生家庭,這樣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
現代心理學認為,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蕞初場所,它對個體的影響可以追溯至一生。
近年來原生家庭理論流行,許多人在了解了之后為自己的困惑找到了答案。大家在提到時,都不免帶著遺憾或者抱怨的語氣,認定自己的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不幸。
“我的父母要是能像別人的那樣,我現在也能活得有底氣多了……”、
“父母小時候對我的忽略,讓我嚴重缺愛,現在感情路一直不順,職場里跟同事的相處也很憋屈……”、
“父母破碎的婚姻,讓我一直不敢去愛,30多歲了,我還是母胎solo,只能在節(jié)日時羨慕別人對影成雙人,而我自己孤苦伶仃……”、
“從小成長在父母打壓式的教育中,我自卑又敏感,無法從容地處理職場中的人際關系……”
……
在網友們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在承擔養(yǎng)育教導責任的同時也有可能會帶給我們傷害,甚至是難以愈合的傷口,影響頗深;有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將這些創(chuàng)傷體驗傳遞給了我們的下一代。
討論原生家庭,可以幫助我們去關注“過去”與我們的關系,父母親的行為對我們的影響,但要注意,原生家庭并不是宿命論。
讀書期間,有一位這樣的朋友小G,每當我們提到與自己父母的相處時,她總會說一句“我真羨慕你們跟父母的關系!”。
后來了解到,小G小的時候,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年幼的她被寄養(yǎng)在了舅舅家,主要是外婆在帶。
到了初中才被接到父母身邊,與從小在父母長大的弟弟不同,小G一直感覺自己在家里像個外人一樣;有時小G更懷念與外婆在一起的日子,可以被外婆溫暖的手牽著回家,可以聽到外婆笑呵呵地讓自己多吃點。
小G跟父母的關系一直都是這樣不咸不淡,很少會有爭執(zhí),也很少有親近的時刻。而在她自己的人際關系中,這樣的距離感也是貫穿其中,不是不想跟人親近,是不知道怎么做;有時關系深了,她感覺很無所適從,還是覺得退回原來的距離比較好。
后來,接觸了原生家庭理論后,她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困惑和痛苦終于找到了出口。
她羨慕別人開朗的性格,羨慕別人與父母的相愛相殺,羨慕別人在人際關系中從容自得的心態(tài);而對于自己的現狀,她只能對自己說成長在一個被忽視的原生家庭中,所以自己才會變成這樣,父母沒有教會我怎樣建立親密關系,所以我沒能力去建立,也很正常。
這樣篤定的信念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我們的痛苦,確實,我們的父母不完美,原生家庭也不完美,所以成長于其中的我們會受到大大小小的傷害,經歷一些痛苦的經歷。
在我們意識到之前,我們有時會困惑于為何自己會如此,也會掙扎于想要做出改變卻難以行動的困境中,而原生家庭的宿命論出現時,我們找到了痛苦的出口,但也有可能會把自己困于過去中。
當小G在把當下自己的痛苦與困境完全歸因于過去的事情,認為決定自己的是過去時,其實也是在將自己的未來交付到了過去中,交付到了自己不認同的父母手上,卻完全忽略了當下自己的力量,當下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才是造就自己未來的主要決定因素。過去的我們是受害者,但不意味著現在的我們是沒有力量的。
我們討論原生家庭,蕞大的目的不是歸因,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過去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然后放下試圖改變過去的執(zhí)念,嘗試著去理解和接納當下的自己,發(fā)展出自身的力量,掌握自己的未來。
認識到心理創(chuàng)傷的來源,擁有改變的意識就已經邁出了D一步了。而未來該怎么過,這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
而當我們提到與原生家庭和解時,總會以為我們就是要原諒父母,忘記傷害,但其實我們是去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接納、理解、允許過去的自己,然后活出一個全新的自己來。
開頭提到的梁友安,有一個破裂的原生家庭,父母很早就離婚,之后父親再婚。父親沒怎么照顧過她,惟一可以拿得出來說事的也就是當年梁友安出國留學時父親拿出過一筆學費。
而之后梁友安便一直被父親以此為由讓她為另外一個女兒鋪路,父親的第二任妻子還常常陰陽怪氣地說如果不是父親拿了錢給梁友安,他們就可以發(fā)財了。
一開始梁友安對于父親還是抱有期待的,工作之后也盡量幫助妹妹,但父親變本加厲的吸血行為讓梁友安徹底心寒。
于是便有開頭所說的,她干凈利落地與父親斷了關系,不再期望父親,把自己更多的精力與金錢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業(yè)中去,與過去那個缺失父愛的自己和解后,選擇自己來愛自己,也收獲了一段美好的戀情。
現實中,對于飽受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來說,如此果斷堅定地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割裂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事,大部分時候可能采取更像“樊勝美式”的應對方式,不斷委屈犧牲自己,有心割舍但難以做到,有時還會經歷割肉斷骨般的疼痛。
這時候,我們也會想著要是自己有一對“好父母”,那么也不會經歷這些痛了;也會帶著“修好”父母的想法,把他們變成“應該”有的模樣。但這終究會讓我們自己失望,因為我們始終難以改變他人,而可以做出改變的,可以決定的,始終在自己身上。
所以,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現在的我,生長出什么樣的新力量,又可以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新生活呢?”。
當我們去探索,去嘗試回答時,也許過去對我們的影響便會慢慢減弱,把過多投入到父母身上的愛、期待和能量收回來,投入到自己的人生里。
美國心理學家布萊恩·利托,曾說:“盡管我們強調養(yǎng)育早期的重要性,但在6歲之后,甚至是在成年后的關系里,我們仍可能在他人或環(huán)境的影響下塑造新的人格,或是培養(yǎng)出新的行為模式或習慣?!?/span>
承認父母的局限,父母或許就是沒有那么愛你,這確實讓人難過,但這已經沒有關系了,我們已經有了力量去尋找其他滋養(yǎng)自己的關系,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支持了。
▎本文為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相關閱讀:
溫馨提醒
當您或孩子出現情緒、學習、行為、人際等心理問題,或你們的親子關系出現問題時,請及時與我們聯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誤而失去了治療時機!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時,可以聯系m.020ljx.com,您的困擾有我們的專業(yè)幫助!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