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沒有做過一些無用的事情:
像是我朋友喜歡做手賬,花錢花時間,別人問有啥用干啥使,她說我做著心情就很好!
像是會在每個季節(jié)偶爾撿一片落葉回家,粘在本子上,雖然不知道在紀念什么,但打開看到就覺得很開心;
像是每個下班后的晚上,舒舒服服地在浴室洗澡,放著喜歡的音樂,隨意地跟著哼,洗了半個小時,家人在外面催,但出來時覺得神清氣爽;
像是與孩子一起散步瞎逛,撿一些長得奇特的小石頭,在路旁排排蹲看花花,找到一些彎曲的樹枝,大半個下午過去了才回家,雖然進門時被孩子媽媽罵不帶孩子好好在家學習,但看到我們一下午的戰(zhàn)利品就很滿足
......
這些沒用的事情,看起來很浪費時間,也對生活沒啥用處,但做著這些事情卻讓我們感到快樂、滿足、幸福。
而也有蠻多人很看重“意義”,做一件事情,D一反應是它有沒有用,能的到什么東西,有什么意義。
當然,事事有回報是一件好事,但若是只追求那些有用之事,只做“有用功”,生活難免太緊繃。
有的時候,跳脫出既定的軌道,做做這些無用但美好的事情,也是在讓我們總在高速運轉(zhuǎn)的身體放松下來。
生活中,我們需要這些無用但美好的事情!
一、無用之用: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內(nèi)耗、多點松弛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span>
自己喜歡的專業(yè)注定難找工作,學的東西不能變現(xiàn)是不是就是“無用”?辛苦拿到學位,拿到手的薪水卻比普通學歷的同事沒高多少,是不是就是“無用”?做過的努力蕞終功虧一簣,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
我們喜歡探究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有回報;也討厭去做“無用功”。
于是,我們也常常會在做事情前去思考這件事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也常常在過程中時不時地反問自己“我花了那么多時間來做這件事情,但這些事有什么意義?對我有什么幫助嗎?”。
不僅有外界的事務耗費自己的精力,內(nèi)心世界也在不斷地進行斗爭 ,我們的精神怎能不會陷入疲倦當中呢?
相反,無用的事情,雖然沒有辦法幫我們變成一個更優(yōu)琇的人,但是在做這些事情時,我們是享受的。
在做無用之事的過程中,我們會很投入,也會忘記很多煩惱,把自己從“追求有用之事”的壓抑焦慮的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關(guān)注自己當下的感受,單純地享受做喜歡的事情的快樂,學會放松學會玩,生活不也就自然而然地松弛下來,心靈也慢慢恢復力量,不就是無用之事的美好之處嗎?
而且,生活中總會有些不由我們心意,但不得不去堅持做的事情。
而無用之事,看似毫無意義,但卻是我們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由我們自己決定的事情;同時也給了自我喘息和釋放的空間。所以,我們需要這些無用的事情。
二、這些無用之事,正是決定我們生活模樣的事情
我們總希望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用、度過的每一時刻都有意義,于是生活中少了那些閑暇漫步的時間,少了那些坐在一隅大腦放空的時間。
不閑了,卻少了很多孕育靈感的機會。當我們失去這些機會,生活不太會有太大的變化,很難跳出原有的格局。
為什么?你看,我們設定的“有用之事”、“有用之時”,不都是在按照著自己已定好的目標在做嗎?
當下做的事情也是為了滿足那些既定的目標,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難以發(fā)現(xiàn)在這個目標范圍外,更廣闊的可能性存在。
日本有一位奇特的發(fā)明家,川上賢司,他是日本珍道具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所謂的珍道具,便是那些看起來并非無用、也并非有用的發(fā)明。
例如,他觀察到通勤人士路上的諸多不便之處,為此他研究了多款無用發(fā)明——“到站喊我”通勤帽、頭戴式卷紙、地鐵自助秋千座。而在生活中,他也有一些別致的用心——防掉發(fā)飲食面罩、隨時隨地掃把組合、準確撓癢癢T恤、泡面快速冷卻裝置。
這些奇特、富有想象力的珍道具,如果只把思維局限在“有用”中,想必也難以如此有趣味的發(fā)明。而在川上賢司的眾多無用發(fā)明中,自拍桿已經(jīng)成為我們現(xiàn)在普遍會使用的道具。
同時,過強的目的性,其實很難像想象中那樣帶來成功。因為注重結(jié)果,所以會過分緊盯目標,讓自己時刻緊繃,也讓人變得急功近利,不愿做自認為的“無用功”。
而在這樣的心態(tài)驅(qū)使下的努力,變成了依舊缺乏價值、痛苦的事情,也讓人難以體會到全身心投入時的愉悅、充實和滿足。并且也會在遭遇失敗后,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否定自己曾經(jīng)的努力。
有用之事打牢生活的基石,而無用之事則擴寬生活的寬度。不讓自己只走在單線軌道上,才不會讓自己容易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有時走走岔路,看看不同的風景,單純讓自己享受走路的樂趣,不也是很美妙的事情嗎?
“無用的實用性,就是生命、創(chuàng)造、愛和欲望的實用性、因為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蕞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chuàng)造,讓我們越過社會所編造的幻影?!?/span>
——精神分析學家 米格·班納薩亞和杰哈·斯密特
▎本文為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jīng)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quán)利。
相關(guān)閱讀:
悲劇了!妹子尋情感咨詢被騙,如何找到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
優(yōu)琇的心理咨詢師要具備怎樣的特質(zhì)?——豆瓣8.9《心靈捕手》
溫馨提醒
當您或孩子出現(xiàn)情緒、學習、行為、人際等心理問題,或你們的親子關(guān)系出現(xiàn)問題時,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誤而失去了治療時機!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時,可以聯(lián)系m.020ljx.com,您的困擾有我們的專業(yè)幫助!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shù)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